为了自己的弟弟,动用国家机器监视弟弟及周边的人;
要求弟弟列出嗑药清单;
亲自面试弟弟的新室友;
纵容弟弟使用自己的最高优先权非法闯入军事重地;
阻止弟弟在白金汉宫裸奔;
麦考夫为弟弟是操碎了头发。
因此,艾尔文可以确信,麦考夫早就为莫里亚蒂专门设置了一个详细的资料文档,也早已在莫里亚蒂的身边安插了眼线,用以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其实艾尔文自穿成莫里亚蒂后的那天晚上开始,每当他走在路上,身边每驶过一辆黑色轿车,艾尔文总觉得会不会是麦考夫的“请喝茶”邀请。
更何况,艾尔文可不希望自己的电脑硬盘会突然出现一些文件,然后因此被莫名其妙地投入监狱。
思来想去,艾尔文决定主动出击。
没人知道麦考夫和艾尔文在办公室里聊了些什么,只能看出双方从开始的剑拔弩张,到后来的宾主尽欢,最后仿佛达成了什么双方都很满意的交易,交谈完毕,麦考夫甚至一反常态地,亲自将艾尔文送出门外。
艾尔文:“那便合作愉快,福尔摩斯先生。”
麦考夫:“我们各取所需,莫里亚蒂教授。”
两人握手后,艾尔文转身离去。
事后,艾尔文不无得意地总结:“所以,谈判的本质是让对手获胜,让自己获益”。
“你明明是:只要我先投降,就没有人能打败我。”旁听了艾尔文和麦考夫谈话的系统嫌弃地说。
艾尔文尴尬一笑。
第12章 第一位助手上线
与麦考夫说开后,艾尔文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认认真真当好一个犯罪心理学教授,过着家、学校这样两点一线的平静生活。
让艾尔文意外的是,莫里亚蒂在伦敦大学的学生之中居然享有不错的名声。
一方面是因为他在犯罪心理学领域的学术地位颇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在课上管的不严,对于学生的迟到早退恍若未见。
试问,哪个学生会不喜欢这样的老师呢?
唯一的问题是期末考试评分时谁的面子也不给,但这小小的缺点也在莫里亚蒂给予学生们超高自由度的光环下被选择性忽略了。
可是现在伦敦大学的学生们发现,不知为何,莫里亚蒂教授变了。
教授的讲课水平依然很高,但开始对于迟到早退的学生毫不留情,给分严格,还经常进行随堂小测,搞得所有人都得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来应对。
莫里亚蒂上课的教室总是座无虚席。
如果想要分辨哪些是本专业学生,哪些是旁听生,根据他们听课时的状态即可。
听得津津有味、毫无心理负担的是旁听生,听得面色严肃甚至如临大敌的肯定是本专业的学生。
上了一段时间课之后,艾尔文已经不止一次地在邮件中看到有学生请求自己手下留情。
艾尔文无语,这不就是老师、菜菜、捞捞的翻版吗?
对于向艾尔文这样的教授,绝大多数学生都颇有怨言,但并没有多少学生敢于公开和莫里亚蒂教授对着干。
不仅是因为据传莫里亚蒂教授和校长的关系匪浅,更是因为几乎全校师生都知道,莫里亚蒂作为犯罪心理学教授,曾经深度参与过多起恶性案件的侦破工作中。
就像某日本小学生一般,谁都知道他是一名惩恶扬善的侦探,但是走到哪哪里就会死人的体质,还是会让绝大多数人发憷的。
只有艾尔文自己知道,莫里亚蒂之所以会广泛参与一些恶性案件的侦查,压根就不是因为什么社会责任感,单纯的只是想要磨炼自己的犯罪技能罢了。
有的案件甚至干脆就是莫里亚蒂自己策划的,只是因为当时的莫里亚蒂犯罪技能尚不成熟,所以需要进行扫尾工作,这才假意参与破案。
某次下课铃声响起后,艾尔文本打算像往常一样收拾东西快速离开,但门外一闪而过的人影却让他的脚步一顿。
根据系统的提示,艾尔文确定了那个身影的身份。
他自言自语道,“看来我们的侦探最近确实很闲啊,居然还有空来听我上课。”
完全没有意识到这完全就是他自己的锅。
明明是艾尔文自己主动跑去贝克街给夏洛克下战书,却又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毫无动作,让苦等案子不得的夏洛克坐立难安,这才忍不住跑来调查艾尔文的近况。
就在艾尔文停住脚步的空档,一个学生终于成功赶上艾尔文。
回过神来的艾尔文看到拦在自己身前的学生,感到颇为头疼。
这个学生他认识,名叫布莱恩克拉维斯。布莱恩的父亲就是伦敦大学校长,艾尔文的直属上级。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布莱恩第一次找艾尔文了,尤其是在莫里亚蒂的记忆里,次数多到数都数不清。
他知道布莱恩是为了什么而频繁来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