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dlshuwu.com

藏国 第159节(1 / 3)

安太玄带领十几名士兵向一群吐蕃弓箭手冲了过去。

裴琇也上来了,后面又不断涌上来唐军士兵,他们又扔下三条绳梯,三条绳梯上的唐军士兵如蚂蚁一般向上攀爬。

李嗣业喝令道:“裴校尉保护好绳梯,不得离开!”

“遵令!”

李嗣业又大喊道:“小李将军,放开手杀吧!杀个痛快。”

两人没有了后顾之忧,一起挥动陌刀冲上去,寒光闪烁,肩并肩杀进吐蕃士兵人群,简直就像两大杀神,一路如砍瓜切菜,所向披靡。

吐蕃士兵也凶悍异常,个个不畏死亡,成群结队杀上,一群士兵被砍为肉段,又一群士兵杀上来。

这也是吐蕃让唐朝极为头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吐蕃士兵的悍不畏死,没有主将下令撤退,谁都不敢后退一步,战死方休,战斗力十分强悍。

若谁敢惜命逃跑,全家头上都会挂一根狐尾,一辈子都抬不起头,若战死,朝廷会给他们赡养妻儿父母。

正是这个缘故,吐蕃军极为骁勇,一直就是唐朝两百年的心腹大患,连长安都被吐蕃军攻占。

吐蕃最大的弱点是国力太弱,只有百万人口,全民皆兵后,农业生产自然受到极大的影响,粮食问题一直困扰吐蕃,夺取盛产粮食的河湟谷底和河套地区一直就是吐蕃最大的梦想。

和大唐对抗两百年,也多亏了天竺的供养,实在缺少粮食物资,吐蕃就去天竺掠夺大量粮食牲畜和物资。

但吐蕃人实在不适应天竺那种低海拔湿热的气候,所以他们虽然去天竺掠夺粮食物资,却无法占领天竺。

吐蕃的另一大弱点就是兵甲比较落后,这也和国力不足有关,生铁产量不足,大部分士兵都用短剑和盾牌,盔甲也是皮甲,还有一部分士兵用缴获唐军的长矛,但如果是赞普的近卫军,则披锁子甲,战斗力更强。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吐蕃士兵适应高原作战,而中原唐军在高海拔的大非川一带就不行了。

不过安西唐军一样适应高原作战,尽管这里是海拔四千多米的帕米尔高原,安西唐军士兵的战斗力一样强悍。

越来越多的唐军士兵杀上城头,人数已经超过了城内的吐蕃士兵,论婆偌悉见大势已去,只得长叹一声,“撤退!”

他带着剩下一百多人从南城门逃走,向多拉峡谷逃去,他也知道唐军的意图,一定剑指朅师国。

但去朅师国的路上还有险关要隘,他还有机会。

城门开启,数千唐军涌入黄金堡,终于拿下了这座坚固无比的城堡。

李嗣业和李邺擦去脸上厚厚的血酱,彼此对望一眼,一起大笑起来。

第228章 群山之国

唐军继续向南行军,穿过了多拉谷道,进入大雪山背面,这一带是兴都库什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的交汇处,高山峡谷很多,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河流,大多水流湍急,很容易发生山洪,山顶上全部覆盖着皑皑白雪。

天气一天冷似一天,天空飘起了细细的雪花,封常清的脸色也愈加阴沉,他们是按照去年的天气来做方案,难道今年会比去年冷得更早?

夺下黄金堡后的第九天,唐军来到了亚辛河谷,这里也是一个战略要地,已经属于朅师国地界,穿过这条河谷,大军就抵达朅师国的王城商弥城。

河谷是一个斜坡地形,地形落差使河水在山谷内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瀑布,旁边有一条小路可以走战马和骆驼,但小路上方却被吐蕃军修建了工事,形成一座天然的隘口。

山坡约有十几丈高,但脚下是松软的泥石流,估计是发生过山洪,把道路冲毁了。

李邺看了片刻,对封常清提出一个方案,“长史,我看周围树木茂盛,有很多笔直的杉木,我们可以砍伐杉木或者松树做栈道,铺一条路上去。”

“但上面有吐蕃人,他们会射下箭矢,砸下滚木礌石,怎么抵挡?”

李邺想了想道:“可以做两个方案,第一是做一个梭子形大盾,顶端尖锐,就算有滚木礌石砸下,也会砸倒侧面,把力道分散,士兵可以在大盾的保护下做栈道,其次就是我们用弓弩掩护,把吐蕃军压制住,最多只有少量的滚木礌石落下,影响不大。”

别将段秀实道:“不如把大树直接铺在斜坡上,不去枝丫,士兵攀大树而上。”

李邺摇摇头,“树枝易燃,肯定会被吐蕃士兵火攻,或者不用梭形大盾,直接把去掉枝丫后的树干铺在上面,两侧用木桩固定,精兵手执大盾向上攀爬。”

李嗣邺笑道:“长史,李监军的方案实用可行,就像当年我们攻克连云堡用的木排筏,建议采纳,我派重甲步兵上阵!”

封常清点点头,当即下令士兵伐木,很快,士兵采伐了几百根杉木和松木,用大钉子把它们简单钉在一起,又用皮索捆绑结实,做成了十几个超大型木排筏,只要用两个排筏接龙,就能攀登上破顶。

封常清命令荔非元礼和荔非守瑜兄弟二人各率领一千弓弩手,准备压制山顶吐蕃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