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lshuwu.com

第91节(1 / 2)

加入书签

在泡种这一步杀菌,主要是为了预防小麦的黑穗病。这步操作要是放到现代,直接用稀释过的多菌灵就行了,但在古代,也只能先拿草木灰水当个平替。

唉,真是不穿来古代,不知道化学的重要性。

来了以后,盛珺就能明显察觉到,古人们的生活处处受限。

再说回黑穗病吧。

这种植物病颇为棘手,而且自古时就有,不少庄稼作物都会得,令农人苦恼至极。

像是小麦玉米这类的作物染上,就会导致减产绝收,还会长出黑乎乎的穗子。

古人们又很珍惜粮食,收获时,见到黑穗作物,估计也不舍得丢掉。这样的作物吃掉,就会威胁到人们的健康。

听起来可怕,但也不是所有粮食都在黑穗病下讨不到好。

历史上有种粮食名为“菰”,茎上感染黑穗病后膨起来,能变成好吃的蔬菜——茭白。

当然,盛珺曾听村人们提过,在这个朝代,菰的产量极低,现在已经没多少农人会种植了,百姓的主粮还是以黍粟麦稻为主。

看来大家伙暂时是吃不上茭白了。

盛珺开起农学讲座。

按照她教的法子,大家伙吭哧吭哧浸发好麦种,然后就要播种了。

这播种也是有讲究的。

种惯了地的老人都有经验,知道这播种时,并非播得越多,收获就会越多。

而盛珺这边则是给出了更加肯定的态度,以及精准的数据。

这样仔细地种出来后,才能保证小麦更好地吸收营养、光线与水肥,茁壮成长。

盛珺把数据一报。

因为有了阿拉伯数字,小学课本里也教了些新的计量单位,古人们很容易理解方仙儿说的数值。

像是麦种该埋在几厘米的坑中。

一块多大的地下几颗种子才是最优解。

还有行列之间留多少空隙合适,全都听得清清楚楚。

生怕出错,枣儿还专门做了几把木尺助大家干这些事,一群人撅着屁股拿着尺子,在地里边量边种,乍眼望去,真有几分科学种地的范儿了。

等村人们仔细下完种子,又过了七到十日,麦种也陆续出苗。

一个小阶段的任务完成,大伙都松了口气,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精心照料,等待小麦长三叶后分蘖。

分蘖后,有经验的农人,就能根据麦株的情况,大致估出小麦的产量如何。

在村人们风风火火种麦时。

另一边的铁柱已经随韦十八的商队,踏过了两座县城。

前不久,韦十八带着铁柱一起回到商队后,很快就用黄桃罐头惊艳了众人。

现在留在商队里的都是些老油条,一下就看清楚了这黄桃罐头带来的利益,笑开了花。

要知道前不久,明北带了不少人离开商队,他们虽因忠心留在队中,却对商队前途悲观无比。

韦十八见时候差不多了,就放出了果油的消息,安抚他们的心。

众人立刻振奋起来。

眼下又有了黄桃罐头,大家就知道,这趟出商肯定是错不了。之前留下的决定,也真是做对了!

因为状态佳,心情好,大伙对铁柱也颇为和蔼可亲。

一群人很快打成一片,还没出发,就勾肩搭背起来,称叔道侄,兄弟一家亲。

欢迎了新人,盘点好商品,商队的车马就晃悠悠上路。

他们的目的地在南方,从北地南下的路途并不算短。

不过,作为有经验的老牌商队,他们这些年也摸索出了一条较为稳定的路线。

不会途径多少偏僻地方,安全有保证。沿路又有充足的水源,不用操心饮水的事。还有经过许多闹市繁区,这样也方便食物补给。

当然,就算可以补充食物,在行路途中,也不能缺了容易存放的过渡干粮。

用商队的叫法,就是“路菜”。顾名思义,是在路上吃的饭菜。

按韦十八他们的习惯,一般会带些包子肉饼等,在刚出发没多久的时候吃。

等吃完这些,中后途就是补到什么吃什么。

车里还会常备一些炒米、锅巴以及腌制好的酱菜,作为储备粮。

在没有其它食物的情况下,炒米锅巴等拿出来,可以直接和着水吃,非常方便。若是时间宽裕一些,就搭个火,架起罐子,把这些丢开水里煮着吃。

铁柱这次跟着商队出来,肯定不能吃人白饭。身上也是带了不少口粮,还有少许银钱。

虽然他以前从未出过远门,但村里有一大堆人替他操心,自然就知道要备好干粮的道理。

荷花专门用方便面磨了些面粉,以及很少量的压缩饼干粉,给他烙了几个面饼带着,又拿剩下的方便面粉做了炒面。

托方便面的福,这几样吃食俱是金黄的色泽,看上去就与黍粟那样的粗粮饼子差不多,并不打眼。

在路上时,铁柱完全可以光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