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lshuwu.com

第496章(1 / 2)

加入书签

…………

“人们懂得‘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的道理。可这兄弟也十分亲疏远近的。很多时候,有仇的兄弟比外人更可恨。”

往近的说有勾结匈奴的刘氏族人,往远的说有同属天主教的法兰西为了报复西班牙而与奥斯曼结盟,而成吉思汗所留下的四大汗国更是把“要捅就捅兄弟刀子”贯彻了个十成十,所以才有“内贼比外敌更可恨”的说法。

“很多时候,坏事是得有人做得,但不能由自己人去做。”

赵佗知道吕嘉的权力已无人可敌了吗?

废话,他当然知道。

可是就和李治放任武则天做大,武则天放任来俊臣做大般,吕嘉……亦或是说整个吕家都只是他赵佗的刀子。

害人的事儿由吕嘉去做,新一代的南越人才会忘掉秦人的种种不好,把矛头对向吕嘉及其爪牙,而非赵佗带来的秦将秦兵。

也正因为吕嘉为赵佗做了太多坏事,大汉打着拨乱反正的名号出兵南越时,番禺之外的越人部落才会招降地那么快。而貌似漫长的南越战争撑死也就持续一年,其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赶路上。

“兄长好武,但也要多读《春秋》,多读《左传》。”刘瑞不是刘非的亲兄弟,但是瞧着对方的这副傻白甜样儿,他也不免担心刘非受人摆布。

嗯!历史上的刘非死后也不消停。不仅出了个蒸其庶母,逼奸姊妹的太子,甚至还被淮南王坑了一把,落得个其子国除,被迫自杀的下场。

“陛下可别为难孤了。”刘非也知道他不是个擅使手腕的人,可他一个不用继承关中大位的藩王要啥手腕?等着被皇帝记上心头吗:“读书这事儿,孤怕是没多大指望了,所以还是指望后代吧!”

刘瑞见状,自然不会继续劝说兄长上进。不过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刘非这个不爱读书的居然知道“寒浞代夏”的典故,真是让他小小地吃惊了下:“兄长近期可有复读《楚辞》?”

“什么《楚辞》?”刘非晒笑道:“我连《诗经》都不大喜欢,又怎会读屈子的书?”

“那你怎知道寒浞代夏的事儿?”刘瑞不常微服私访,但也知道民间爱聊的不是那位兴建阿房的始皇帝,就是被《诗经》骂了几百年的桀纣与幽王。不过和后世搞出网庙十哲般,西汉也有文人怀疑桀纣幽王并非昏君,而是作为权力斗争的失败者被污名化了:“人们谈到夏朝,多是讨论商汤灭夏,甚少有人知道大夏有过一段不太光彩的中断期。”

所以从另一方面来看,大夏也和汉朝一样,有过一段起死回生的危险期。然而鉴于大夏不过就两代就有后裔寒浞,加之远古版图太小,少康灭寒后没有迁都,因而没有东夏西夏,算不得中断的王朝。

只要不提政治这种令人头疼的事儿,刘非的大脑都赚得飞快,脸上满是迫不及待的分享欲:“这得归功于陛下的小说写的好,我们江都人都很爱看。”

“噗……“这下不是上座的刘瑞,而是右手边的昌平大长公主先被茶水呛到了:“咳咳……刘非……”

喘过气的昌平大长公主难以控制自己的音量,于是捂嘴尴尬问道:“你一藩王去看……”

瞄一眼上座的皇帝,昌平大长公主也不好说出“你一藩王去看这等小说作甚”,不然就是对陛下的不敬。

同理,关中的读书人把《山鬼》骂了个狗血淋头也难以阻止此书的爆火,以及些闺中女儿照葫芦画瓢地写了些“大逆不道”的小说,甚至在《山鬼》的基础上三创出内部流传的同人文。

和高中女生偷偷传递笔记本上的言情小说如出一辙。

昌平大长公主又不是死人,自然知道关中的勋贵少女因《山鬼》兴起文学热,所以也赶潮流地买来看看。

然后……

然后她也沉迷其中,并且收购市面上的同人文来打发时间。

可喜欢归喜欢,说出来却需要勇气。

尤其是像昌平大长公主这样有头有脸的中年妇人。

公开自己喜欢这种不入流的读物还是太刺激了。

相较之下,刘非就没那么多顾虑,但也没把里头的男女颠倒放在心上。

他嫡祖母那么牛的女人都尚且保不住吕家上下,之后的公主翁主难道能翻了天不成:“比起那些个满嘴都是大道理的经书,小说可就有趣多了。不仅孤对陛下的大□□不释手,就连孤的妻妾儿女也都很爱陛下的大作。”

这话真不是有意奉承,而是刘非的真情流露:“陛下日理万机,怕是没空继续创作。”

刘瑞没料到远在江都的好兄弟都度过自己的随笔之作,但是等他反应过来后,根本没有黑历史被发掘的羞耻,反而一副“有品味,我很欣赏你”的高兴姿态:“等近期的事儿都忙完了,朕便提笔再创佳作。”

“哦?那孤可就有眼福了。”刘非在进京前就派人买过关中的小说打发他因刘瑞的大作而逐渐升起的追书热,所以听了刘瑞这话也非常高兴地表示自己要当下本书的第一位读者。

下座的周翁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